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本地】 “小桥子”名缘此桥——银州区出土古代石制单孔涵洞桥

霖霖 雨姗 铁岭发布 2017-10-09
本栏目由嘉珈烘焙协办

      9月29日、30日,在柴河街与繁荣路交汇路口西北侧,首山花园小区东门北30米处出土了部分古石桥桥体石块,经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初步勘验,推测该古石桥修建于明朝初期,市民耳熟能详的地名“小桥子”由此桥而得名。

共出土50多块桥体岩石

       随着银州区柴河街路面整修作业不断进行,市博物馆接到群众以及施工单位的电话,称施工中会经过掩埋古石桥的地段。9月28日下午,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经过现场勘察,与道路施工部门商议:定于29日在施工单位的配合和帮助下,对小桥子古迹现场展开正式发掘。

   9月29日,出土了19块桥体岩石。随着发掘的深入,9月30日又挖掘了30多块。这些石块包括桥墩、桥面、桥头、地基等位置。出土桥体均为玄武岩构成,有扇形、矩形等,保存完整。桥体岩石憨拙平滑,久经沧桑。市博物馆原馆长裴跃军介绍说,通过勘探并结合文献记载、老照片以及年纪大的居民描述来判断,此桥在古铁岭城城外,建造时间应为明代初期。石桥大体东西走向,功能为引山水入护城河的单孔涵洞桥,上面原有南北走向道路。推断石桥桥拱宽3米左右,桥长20米左右,跨越现在的柴河街。此次出土的是古石桥的西桥头,这部分桥体在过去的施工中曾多次被挖出,然后就地填埋,石桥西桥头的原貌遭到破坏,桥体其他部分还在地下,据推测保存较为完好。

      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琦表示,挖掘出土的石桥其中一部分在路面整修工程结束时就地填埋保护,另一部分具有明显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的20多块桥体岩石运回市博物馆进行异地保护。

花纹清晰生动  具有考古价值

挖掘出土的石块中,有4块尤其引人注目。其中三块扇形石块弦长1.1米,高近半米,拼接在一起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“二龙戏珠”图。两条四爪龙头部相对,两个龙头正中是一颗宝珠。整幅画面中两条龙眼球凸起,鬣鬃、爪子、牙齿、鳞片纹路清晰,祥云图案精美,保存完好,雕刻精致。据介绍,这三个石块应该是古石桥的西桥头部分。在发掘过程中,考古人员在出土的一个的大石块上发现了清晰的“北1”两个字,据推测这个石块应该是古石桥的桥墩。



         据市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张大为介绍,这座桥是一座古代石制单孔涵洞桥,初步判断建造年代为明代初期,在辽北历史上多为木质桥体,这类石制桥比较罕见,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。桥体雕刻纹饰精美,直观反映了当时的雕刻技艺、建造水平、审美水平等。对研究我市地貌及城市变化、建造业发展、历史、文化和艺术,都具有重要价值。由于历史资料中该桥的记录甚少,文物工作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。


古桥出土引起市民热议

在发掘出土的两天时间里,警戒线外一直围满了附近居民,哪怕是中午的休息时间,市民们也不肯离去。他们争相拍照记录并传告亲友,有一些年纪大的市民会讲述儿时见过的桥的样子,大家聚在一起纷纷议论有关桥的来历和传说。

围观的市民中,很多年过古稀的老人们凝视桥体,若有所思。有的人聚在一块侃侃而谈,很多老人回忆说曾经见过这座桥,并表示小时候在桥上玩耍过。有人讲述小时候钻进桥下涵洞内的景象,也有人说看见家里的老照片里桥体的样子。63岁的张连巨对记者说,他小时候见过这座桥,印象中桥并不大,桥面能同时走两辆马车。后来由于修路,路面慢慢抬高,桥身逐渐被被埋在地下。这一次又见到这座桥内心很是激动和喜悦,这座桥承载着自己儿时的记忆。他希望有关部门能保护好这座桥。附近居民李明亮今年30多岁,他从朋友圈得知了石桥出土的消息之后特意赶来。“我以前听说过有这个桥,这次能看见古桥重见天日非常高兴,这座桥是铁岭历史的见证。”


责任编辑:大漠孤鹰 来源:记者果实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